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标题:中国经济“三季报”发出重要信号。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宇晓张晓杰中国经济“三季度报告”20日刚刚发布: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三季度增速为4.8%。这些重要数据背后透露出哪些信号?信号一: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如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分析,“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基调没有变”、“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趋势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主要特征没有变”。经济总量展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分别比全年和去年同期加快0.2和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39.679亿元,同比增加1368亿元。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经济体来说,保持稳定发展并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是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保持坚强和韧性。从就业价格看: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半年持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下降0.1%,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单位核心CPI上涨0.6%,其中9月份上涨1.0%,连续五个月涨幅扩大。最后看国际收支: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回升p 一个季度一个季度; 9月末外汇储备继续保持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放眼全球,5.2%的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稳定、最可靠的动力源。”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很多人注意到,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国际上看,三季度以来,一些国家随意加征关税,影响全球经贸秩序。单边主义与保护离子主义已变得普遍。国际经济增长和贸易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新旧动力不断转换是有原因的。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部分行业增速放缓,客观上影响经济增速下滑。 “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经济稳定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增速看,我国三季度4.8%的经济增速仍达到35.5万亿元,超过2024年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信号二:政策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从这里今年以来,一系列宏观政策积极、有针对性,循环扩大内需,因地制宜开发优质新产品。生产力发展不断重振质量发展新动能。激活“主引擎”——“前三季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拓展,消费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家统计局贸易和国民经济统计司司长于建勋表示。今年将分四批向地方政府下达3000亿元超长期专项国债资金,支持扩大消费品贸易。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5%,比上年提高9.0个百分点年。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显着增强。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国以旧换新申请数量已超过830万份,相当于每天有3万多人申请新车。在大型设备升级修缮方面,今年财政政策得到巩固,配套财政政策及时推出。前三季度设备工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0%,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0个百分点。汇聚“新动能”——天问二号成功发射,首个原位变变盾“变一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Uland显示,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持续不断深化,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转移到“生产线”,创新“势能”不断转化为经济“动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其中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29.8%、40.5%和98.0%。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先进部署,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数码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畅通“大流通”——随着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竞争“纠缠”的全面纠偏,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改善,流通环节畅通无阻。货物、人员、资金等因素加速。 9月份,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降幅连续第二个月收窄。前三季度,货运、客运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和4.4%;受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影响,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量同比增长106.8%。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效落实,扩大内需、活跃资本市场、纠正“不介入”等一系列政策见效,不仅“稳住了当前经济运行的底线”,也为长期发展“蓄势待发”。信号三:有基础、有支撑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压力和挑战下,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展望下一阶段,我们既要看到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内在逻辑没有改变,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条件没有改变,实现全年预期目标还有很多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解释。发言人表示,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为实现全年主要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发展动力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向实体生产力转型。新的增长引擎。新的优质生产力发展将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第四批消费者商品以旧换新资金发放;加强“双”工程组织调度; “扩大服务消费多项政策措施”出台实施……近期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我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丰富的政策工具、经常性的政策储备,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先行指标和高频指标继续显现积极信号——9月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二个月回升; 10月上旬,全国部分重要工业品价格流通领域继续回升;国庆、中秋假期期间,8.88亿人次进行室内出行,体育赛事、音乐会、音乐节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要有效发挥各项政策作用,统筹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促进新旧动能顺利转换,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