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长远,注重人才。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带头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 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结合战略支撑支点建设。 11月5日,我们从湖北省知识产权局获悉,湖北开展的知识产权认证专家培训四年来已培训超过5万人次。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优秀案例,并在其他省份复制推广。 全国首家由知识产权专家颁发的知识产权认证 看不见的抽象专利n或触碰即被侵权。如何保护它? 武汉精测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测电子”)主动出击,对侵权人提起长达两年的诉讼,并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下胜诉。本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裁判摘要(2024年)》。 此次维权成功的专利是将抽象技术嵌入到软件程序中,突破了国内测试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垄断,极大提高了测试质量和效率,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晶策电子知识产权负责人唐其林表示,对企业权益的保护不仅是为了给自己的技术“正名”,也有望向行业发出尊重知识产权的信号,促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发展。如今,专利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唐其林是精策电子第一位知识产权工作者。他用“专利导航分析”帮助企业规避专利壁垒,保证高端检测仪器的本地化供应。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湖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企业高管开设战略CEO班,为研发人员举办专利写作研修班,为初创企业提供普惠课程。湖北首期知识产权专才培训四年覆盖5万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并在山西复制推广。 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教师数据库 近日,在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成立十周年暨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十五五”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研讨会暨交流活动中,华中科技大学等18所高校签约成立湖北机制怪兽知识产权机制人才“互招共享”合作联盟,实现了湖北机制共享的新突破。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作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人才的战略引领,形成知识产权知识群体。”活动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副司长赵勇充分肯定了湖北省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 自2015年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成立以来,湖北构建了以国家基地为龙头、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导的人才培训网络体系。拥有17个省级基地支持。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基地致力于知识产权服务国家创新发展的学科目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国际影响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资深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吴瀚曾表示,知识产权制度现代化是中国的课题,也是世界的课题。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也将为世界文明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湖北建成了全省首个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的知识产权师资库,聘请了以吴汉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180名实务专家。今年,中南大学经济与法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长江大学等共建知识产权学院,招收知识产权专业学生近千人。 为企业解决问题,实现经济效益超百亿元 以华中科技大学为基地,全面实施“龙头企业对接计划”,对接近200家重点科技企业技术需求500余次。武汉理工大学基地建立了专利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绘制了湖北产业链科技知识图谱。 在咸宁基地,累计投入700万元以上,推动设立“桂花知识产权实现创新基金”;宜昌基地在60项科研任务中表现出色和市级培训项目。今年,宜昌荣获第25届中国专利金奖其中一项,实现宜昌中国专利金奖榜单“零”的成绩。 “中国是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的重要一极,已经确立了全球创新者的地位。”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的2025知识产权南湖论坛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公室主任刘华表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各利益攸关方的关系与合作,助力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刘华介绍,武汉作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全球顶尖科技集群中排名第13位,在中国排名第5位。 2024年专利授权数量将超过7.1万件。 近10年来,全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已培训1余名线下各类人员1万人,线上直播课覆盖人数超过100万人,帮助服务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问题8000余件,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吴军表示,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对接湖北“5102020”先进产业集群和知识产权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人才需求坚持“强基础、提能力、促实效”的核心导向,坚定不移打造知识产权人才支撑建设支点,提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推动晋转型学校科教优势迈向高水平发展。